【产品介绍】 | 2008年十两茶,鲜叶摘自2008年,加工成黑毛茶后,2009年踩制成成品茶。原料来自马路口云台山湖南坡地区,少有吸味(红薯味)。 |
【产品内质】 | 汤色,红润透亮,口感甘醇,八泡过后,味更佳,可多泡。 |
【产品特点】 | 原料较嫩,由于十两茶体积小,对造型要求比百两茶、千两茶要精致,所采原料嫩度可与天尖原料相差不多。 |
【外形】 | 黑毛茶色泽油黑,有细梗。 汤色透亮,十泡后汤色由淡红转橙黄。 |
【产品功效】 | 老十两茶功效显著,茶中的氧化产物黄烷醇类氧化基合物比新茶高,此类物质是一类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,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,如增强人体血管壁的韧性,抑制动脉硬化,具有维生素P的类似功能,抑制人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能力是维生素的5至10倍,可以延缓衰老,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。 |
【口感】 | 口感口感清爽甘甜,耐泡。叶底均匀,毛茶发酵适中。 |
【云台山大叶种】 | 安化云台山大叶种茶树,是有性群体品种之一,母本原产湖南省安化县云台山,现分布置在湘中、湘东、湘北等主要茶区。 |
【云台山地区】 | 安化云台山地区,与安化其他产茶区域相比,主要是土壤环境而非气候或地理环境。 |
【十两茶毛茶的几种分类】 | 一、按节气分类 安化黑茶在清明节前采,叫『明前茶』,叶形极细,叶质极嫩。清明节后采叫『明后茶』。在谷雨前采叫『雨前茶』,叶片细,而茶质亦嫩。谷雨后采叫『雨后茶』,叶形较粗,叶汁颇老,惟此等货色,皆贵,黑市市场上往往不见收购,一般皆于立夏节后采叫『头茶』,梗白,叶细嫩而肉厚,作乌油色,或竹青色,叶汁枣红,香味浓厚,可泡水四五次,则佳品也。小暑节后所摘红茶叫『仔茶』,亦称『夏茶』,叶形小而薄,质粗老,作嫩黄色,梗红,水色浅红,香气轻淡,泡水一二次,即不着色,若立秋节以后采俗称『禾花茶』,叶更瘦,梗红,多三脚叉,水带绿色,只能泡水一次,味极清淡。 |
【十两茶毛茶的几种分类】 | 二、按干燥方法分类: 黑茶复制时,通常用文火(温度在摄氐二十一二度间俗称文火)焙干,产户近为减少燃料及焙工费用计,多于复揉后,薄铺晾草上,藉日光晾干,致叶片垩白,而无光彩,俗称『晾片』或者『晒胚茶』,复揉后,稍加日晾,再用火焙干者叫『敞胚茶』,完全用火焙干者叫『烘胚茶』,茶色油腻,香味醇厚。 |
【十两茶的存放】 | 十两茶近年来在沿海地区很是畅销,很多人都是买下收藏,并不当即饮用。一般别的茶,只存放两叁年,但十两茶却不同,它生产出来并不立即饮用,而要存放六七年才有它的特色,并且存放越久,茶味越浓,治病效果越好。原来十两茶在农村一般都是吊在厨房的上面,让它受烟熏火烤(那时都是烧柴)。不过现在烧柴的很少了,没那条件。其实十两茶存放只要注意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就行了。有些人把茶放在客厅里,经过三层包裹的十两茶可长期保存,放久了,满屋子都是茶香。 |
【安化黑茶就地域分类分为本地茶和外地茶】 | 一、本地茶 本地茶,即安化境内所产之本地茶,“安化之芙蓉山、花桥、枫木仑、谢家排、枞木塘、大福坪一带,产茶较多,古以芙蓉山所产者品质为佳。今以高马溪、肖家溪、马家溪、六洞茶为首,云台山,辰山、白沙溪(地名)、前乡芙蓉山、后乡龙塘、杨林、木子次之。 |
就产量言,后乡多于前乡,资江南北两岸,古代居民多以种茶为生。资江南岸产量既多,品质亦优,而尤以濂溪乡之思贤溪,西边至辰酉乡之辰溪一带,如思贤溪内之火烧洞,竹林溪内之(跳)鱼洞,大酉溪内之漂水洞、檀香洞、黄沙溪内之深水洞,竹坪溪内之仙缸洞,皆为南岸有名之黑茶产区,俗有『六洞茶』之称。 |
以“高马二溪”、“云台山”为代表的高山茶,“因茶树生长受环境影响,品质各有不同。高山之地,常接受温热阳光,云雾之地,产生阳光之漫射,如“辰山”,这些地方所产之茶,品质特佳,俗称“高山茶”。比如:东坪辰山、梅城芙蓉山、台甲山、洞市高家溪、马家溪、蔡家山、马路口云台山、龙塘乌云界、楠竹园、冷市插花岭、马头门等等,这些地区所产之茶,叶片狭长,宛如柳叶,故有“柳叶茶”之称。高山茶叶片嫩者薄,老者厚,干茶色泽黑润,水色枣红,冲泡四、五次,犹不减色。本年采制者,汤稍浊而味略苦涩,贮囤一年以上者,味甘而水清,若平地茶则色味俱逊。” |
此六洞又以跳鱼洞所产为各洞之冠,至资江北岸之黑茶产区,则以大桥、龙塘至冷市一带较多,如香炉山、黄茅坪、白岩山、黄棵界、龙塘乌云界、木子任家坪,云皮溪、猫儿岩及桃源、沅陵接壤之湖南坡、苍场、木榴、马路口镇等处,多以春茶制为红茶,夏茶制为黑茶,秋季黑茶价格较高,人力不足之茶户,始早起采制黑茶。 |
【外地茶】 | 1、益阳茶:益阳鲊埠镇内之烂柴洞、葡萄洞及马迹塘内之麈洞溪、茅屋冲等处所产者为上益阳茶,与安化仙溪、梁叶溪、长塘、小淹一带所产者品质相近,叶色红黄绿不等。益阳新桥河、桃花江及大粟港内之雪峰山、天子山等处所产者为下益阳茶,品质稍逊,但无论上益阳与下益阳之黑茶,茶叶复揉后,经过日光干燥,故其香味清淡。 2、新化茶:新化在资江上游,其杨木州的龙珠山、炉观、洋溪、沙岗、土桥等地产茶亦多。马家冲、湖田、高枫、大湾、山枣溪、夹溪、烟山、鹅溪、落雁冲一带所产茶与安化一都(冷市往西)茶亦略相似,唯靠近资江沿岸所产之茶,叶小无汁,搓揉不易成条。 3、沅陵茶:沅陵茶亦称辰州茶,沅陵县数蛇溪、大水田、猫儿岩一带,亦产黑茶,叶片多椭圆形,水色较佳,只惜产量不多。 4、溆浦茶:溆浦数黄牯井、乌鸦坪、赤水等处与安化县地接壤,所产黑茶品质亦佳;马家溪、襄家溪所产者次之,唯溆浦茶产量不多,水色较淡,在黑茶市场,尚无地位可言。 5、桃源茶:桃源数甘溪、后溪、鄢家坪、老屋棚、马路坳、插花岭、王板溪、文龙坳、十八墩、蒋家坪、管水、管水祠、黄山、涼散坳、雷公洞等处均产黑茶,且与邻近安化他县所产者,品质为佳。 6、常德茶:常德茶亦称武陵茶,产量不多,而以插花岭下之莫家溪所产较佳。 7、汉寿茶:汉寿茶又称龙阳茶,俗名溜子茶,多产于君山铺、二方湾、紫阳冲(即王家壩)石板滩、竹家仑一带,而以二方湾产者为最劣,该地茶户摘茶既用刀砍,故茎叶长短大小不一,初制加工时,叶形不整齐,叶色红绿黄黑相间,并且,用阳光干燥,鲜有香味,尤多含馊气,泡水一碗后,即不着色,前安化茶叶协会,曾严禁茶商收购,恐掺杂本地茶内,有损安化黑茶之美誉。 8、宁乡湘荫武冈茶:以上三县所产茶,向只采制红茶。近以安化茶园荒废,古代,茶贩及远往宁乡、湘荫及武冈之九洞岩、石马岗等处估价,青山采制,(就产茶地区设厂收购生茶自行采制,俗称做青山),以掺入本地茶内,所谓『进供茶』。 |
|